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实施5周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上下同心、克难奋进,全力推项目、抓投资、调结构、保安全,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创新措施,交出了一份“质效高、亮点多、成色好”的优秀答卷。2024年我市交通运输工作成效如何,2025年重点工作如何安排?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梅向阳。
记 者:2024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梅向阳:202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黄石市交通运输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双节点”(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和长江水铁联运重要节点)的目标定位,全力以赴优市场、稳投资,调结构、转方式,保畅通、提品质,重安全、控风险,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促投资稳增长成效明显。完成交通投资161.35亿元,为年度目标的100.8%。武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涉及我市11个子项目中,5个品质工程已完工,6个重要节点工程全部开工。S315开发区段二期工程、G106沿镇至黄土坡段改建工程已建成。黄石长江大桥改扩建工程已进入投资人招标阶段。大广高速新增东方山互通提前8个月通过交工验收,于2025年1月24日正式通车,黄石市民从城区上高速仅需10分钟,至花湖机场也缩短至15分钟以内,该项目成为黄石全面对接武汉、鄂州花湖机场,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最快捷的核心通道。
二、高质量打造水铁联运重要节点,提升一体融合发展水平。建成运营黄石港棋盘洲港区三期工程、阳新县黄颡口砂石集并中心等8个万吨级泊位,富水航道项目疏浚工程已竣工。全市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055万吨,港口年通过能力达到1.17亿吨。黄石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吨、达到1.03亿吨,成功迈入中国内河亿吨大港行列。
三、增进交通运输循环效能,迈向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完成普通公路建设投资51.03亿元,占省下达年度计划的106.6%。完成国省道路面改造(大中修)工程166.77公里。全市国省道路面使用性能指标(PQI)实现连续4年提升、达历史新高,位居全省第二。创建G316美丽国道57公里,黄阳公路被评为2024年全省第一批美丽国省道。探索公共交通运营服务新模式,协同开通至市民之家、新港园区的定制公交、通勤专线。常态化开行武汉至黄石北站、大冶北站的“新城快线”列车。
记 者:2025年交通运输方面的工作目标是?
梅向阳:2025年,我们将面对更多挑战,但随着交通运输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极大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我们更有信心、更有期待取得新的业绩。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全力打造综合交通。紧扣“三个紧紧把握”、做好“三篇大文章”,即紧紧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把握中央、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推进大会精神,紧紧把握全国、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部署要求,聚焦“一港二桥三路”,做好畅通大通道、构建大枢纽、强化大联运三篇大文章。港口方面,推进黄石新港多式联运,进一步做强“亿吨大港”。长江大桥方面,启动阳新县黄颡口过江通道前期工作,开工黄石长江公路大桥改扩建工程。高速公路方面,谋划实施黄石新港高速公路、鄂咸高速南延线、G351阳新县太垴至荻田段改建工程等重大项目。会同市发改委争取过境黄石的“350”高铁项目。此外,持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坚持人民至上,全力打造民生交通。深入实施国省道养护提质三年攻坚行动,切实提升公路的整体美观度和通行环境。启动全市农村公路新一轮提升三年行动,全年打造“四好农村路”700公里,实施G351国道约72公里公路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争取省级超长期特别国债,继续推进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有序推进黄石新港铁矿石装车楼和运输廊道、粮食接卸中心等项目建设,提升运输组织效率。推动全市多式联运供应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降本提质增效赋能。
三是坚持法治思维,全力打造法治交通。深入开展交通运输领域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优化发展环境专项行动,结合实际制定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不予行政强制“四张清单”,探索建立交通运输行业行政执法监督制度,进一步提升行业执法效能。完善行政审批事项操作办法,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政策问答,推进“企业、车辆、人员”等3个“一件事”审管联动数字化改革,争创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深化拓展“信用交通”建设,探索信用信息分析应用场景,推动信用与业务深度融合
记 者:2025年我们如何深度对接武汉都市圈、加速武鄂黄黄互联互通?
梅向阳: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将从两个方面着力。
一是在打造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上,着力深度对接武汉新城和花湖机场,按照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工作部署,建成“横一”S203西塞住保局至西塞街办段、“纵二”S201大泉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纵二”G106铁山至大冶段改建工程(一标)共17.7km快速道路,力争基本建成“横二”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下陆区至新港园区段),加快推进“横二”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大冶段)二阶段拓宽工程和“纵二”G106鄂州至黄石段隧道工程建设。力争开工G106铁山至大冶段改建工程(三标),全力推进机场高速二期工程及G351三溪至毛坪段、G106铁山至大冶段改建工程(二标)等硬联通项目建设,完成国省干线路面提档升级198公里。
二是在打造长江水铁联运重要节点上,着力开工阳新梓港码头,加快砂石集并中心、电建产业园、新港三期等水运项目建设,完成电建码头、砂石集并中心等码头9个万吨级泊位竣工验收,力争建成富水航道工程,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