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黄石市交通运输局! 无障碍阅读
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党建 > 交通风采

70年蝶变绘就黄石公路壮丽画卷

发布时间:2020-08-12 10:40   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分享:
 

公路是两地的连接,更是城市生活的内容。风雨七十年,黄石公路事业伴我们城市发展成长。

1950年建市,全市仅有20多公里矿区公路,到2020年,全市普通公路发展到3条国道、14条省道总长86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65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为黄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每修通一条公路,就拉动一方经济,带动一方发展,铺就一地锦绣;每建成一条公路,就树起一处地标、绘成一幅山水、挂起一串珍珠。公路不仅让运输和出行通畅便利,公路功能的外延,改变着每一个人、每一座城的生活方式。

公路建设的每一个节点,都是城市前行的足迹,每一项公路工程,都是城市发展物化的史诗。

黄石市第一段高速公路——武黄高速黄石段

武(汉)黄(石)一级公路黄石段,西起鄂州市左家边,东与黄石长江公路大桥相连,并与黄石大道平交。铁道部第十一局二工程处承建,市公路局铺设路面。武黄高速1987年5月16日动工,1990年7月15日黄石段竣工,1991年2月通车,黄石至武汉的汽车行程缩短了一半,时间减少了约3/4。

武黄高速使黄石西大门豁然打开,拉近了湖北8+1城市圈的距离,也使黄石成为武汉中心城市圈政治、经济、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等城市功能辐射的承转平台,极大地促进了黄石的发展。

小贴士:建设标准为一级汽车专用公路的武黄高速被称为“楚天第一路”,全长70.299公里,设计日通行能力2.5万辆。

武黄高速是武汉城市经济圈的重要干道,东联黄石-黄梅高速,西连宜昌-武汉高速,在武汉与京珠高速、107国道相连,是沪渝高速、福银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线位优势。

黄石市单笔建设投资最大的普通公路——412省道黄阳线黄阳公路

412省道黄阳线黄阳公路全长47.7公里,起于月亮山隧道南出口柯家湾,途经汪仁镇、太子镇、兴国镇,止于阳新城南的五里湖,2015年开工,2017年10月全线通车。黄阳公路是黄石市单笔建设投资最大的普通公路,直接投资达21.1亿元。

黄阳公路是黄石市交通“八纵七横”骨干公路网中重要的纵向通道之一,是市委、市政府加快环大冶湖新区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是幕阜山连片扶贫开发的民心工程,更是加快鄂东特大城市建设的强大引擎。该项目的实施,大大缩小大冶湖两岸、尤其是黄石与阳新两个城区之间的时空距离,形成连接两地的快速通道。黄阳公路对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加快城镇一体化建设,促进黄石城区、阳新县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阳公路跨越山南铁路和349省道棋金线,飞渡大冶湖(3967米),打通阳新父子山(筠山2240米),越过富河,一举将阳新县城和黄阳公路沿线25个行政村拉入黄石市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圈,让沿线老区村民驶上致富“快车道”。

2016年11月,当父子山隧道打通之时,施工现场出现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党为老区开山门,直送百姓奔小康”。

我市第一条乡村红色旅游路——南山头“彭德怀路”

红三军团纪念馆座落在大冶市殷祖镇南山头村,南山头革命纪念馆在大冶市刘仁八镇刘仁八村,这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重要组成部分红三军团,诞生了红十二军。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李灿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大冶本地革命将领余立金马龙、饶惠谭等从这里走上了革命征途,红三师、红五军、红八军、红十二军曾在这里浴血奋战。

为了更好地对红色旧址实施保护,更好地发挥南山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为帮助老区脱贫助推乡村发展,2003年,市交通局援建了从山下花市村红军桥到山上南山头纪念馆总长4公里的村道。2008年,交通部门和南山头村对这条村道按红色旅游路项目改造,路面全线硬化。2017年以乡村产业路立项,2020年,殷祖镇完成了南山头乡道总长5.9公里的新线建设,与原彭德怀路构成环线,总投资5000万元。

南山头原村道是我市第一条完整意义上的乡村红色旅游路,被当地命名为“彭德怀路”。

小贴士:1998年,市公路局把刚刚划规黄石公路管辖的106国道京广线阳新县龙港段列入红色旅游路项目,对该路段进行了升级改建。

2015年,大冶市红三军团旅游景区获中央和地方投资1793万元,用于景区旅游公路、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等设施建设。

黄石市农村公路突破1万公里

(我市地方获得的交通公路领域的最高荣誉——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1989年以前,黄石农村公路只有11条县道和124条村道,农路总里程不到769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滞后,制约着农村脱贫、制约着乡村发展。

进入新世纪,我市把农路建设列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培养农路经济带,农村公路的建设、升级与乡村脱贫、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谋划,从2003年的“让农民走上水泥路”至2016年落实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好农村路”目标,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升级突飞猛进。2015年,800多个行政村全部开通客运班车,实现全市“村村通”。2018年,黄石农村公路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

农村公路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助推了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

2018年9月,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大冶市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这是我市地方获得的全国交通公路领域的最高荣誉。

黄石市第一条政府还贷修建的省级公路—201省道中大线大泉段(大泉路)

上世纪80年代,黄石市区东西向的黄石大道、湖滨大道与南北向的沈下路(磁湖路)、市府路(颐阳路)构成环线(姑且称为黄石一环),市区格局严重受限。开建杭州路、苏州路,团城山新区的发展加快,急需构建黄石市区新环线。我市用“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方法,破解了公路建设资金难题,加快了建设步伐。1991年,黄石公路部门和市政部门分别完成武黄高速市区延线(迎宾大道)和黄石大道西延,1992年,总长10.88公里、西接迎宾大道东连磁湖路的大泉路建设开工,次年通车。(东面)313省道黄新线、(南面)苏州路+大泉路,(西面)迎宾大道,(北面)黄石大道,贯通(姑且成为黄石市区二环线)

201省道中(黄冈中界岭)大(大冶金牛)线大泉(路)段,是我市首条政府收费还贷建设的二级公路(也是市政道路),对黄石公路建设融资进行了先期探索和实践。

值得补充的是,2008年12月26日,106国道京广线下陆收费站拆除,2009年12月29日,省道大金线(现315省道河金线)金湖收费站拆除,黄石在全省各市州率先实现境内无二级公路收费站,我市普通公路收费通行成为历史。

小贴士:大泉路建成后,用经营性收费还贷公路建设和管理模式,我市又与香港港陆公司合作改造了106国道迎宾门至梁公铺段;大冶也通过合作经营方式,对大(冶)金(牛)公路进行了全面拓宽改造。公路建设融资渠道的扩宽,有效缓解了公路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加快了城市发展。1991年武黄高速通车,1993年大泉路建成,1995年黄石长江公路大桥通车,黄石发展驶入“快车道”。

黄石公路系统的第一个全国劳模——市公路养护中心叶宗节

1985,叶宗节继承父业,成为市公路养护中心一名女养路工。从此,不管刮风下雨,无论春夏秋冬,她都在公路上迎来晨曦送走夕阳。她象一颗铺路石,平凡朴实,任劳任怨,数十年如一日,细心地呵护着自己管养的公路路段,直到退休。30年间,这位“养路达人”用坏了500多把铁锹、1600多把扫帚,磨破了2000多双帆布手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后期,叶宗节担起了下陆公路管理站站长的责任。针对养护人少、路长、路况复杂、保畅通任务重的问题,叶宗节推行按计量绩效取酬的分配方式。她将辖区公路养护任务划为分责任路段,落实到个人,养护质量优劣与员工收入挂钩。她制定出勤、生产等制度,规范月检、季检、年检内容和标准,做到了奖罚分明,使管养路段好路率由85%提高到90%,为公路养护改革作了有益的探索。2009年,叶宗节先后被黄石市政府和交通运输部授予劳动模范称号;2010年4月,叶宗节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11年12月,叶宗节当选为中国共产党黄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

叶宗节对公路养护工作有着朴素的感情。在她身上,展现了黄石公路人的开拓奋进、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秉公执法、恪尽职守、务实创新的敬业精神,是全省公路养护人的杰出代表。

2011年前,叶宗节是全省公路系统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唯一女性。

小贴士:2016年,市公路养护中心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传承本单位先后涌现出的叶开其、黄治东、叶宗节3位市级以上劳动模范“敬业、进取、拼搏、奉献”的铺路石精神,培养出一支不畏艰难、勇于担当、能打胜仗的公路养护队伍,保障了公路安全畅通。2018年,下陆站站长李国良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章;2020年5月,该中心“铺路石”获评湖北公路系统首批“十大党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