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动态 > 交通快报

黄石新港多式联运增长强劲 前4个月完成3180标箱

发布时间:2021-05-11 15:20   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分享:
 


今年以来,黄石新港铁水联运业务强劲增长,1月至4月,已完成3180标箱。据黄石新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按这个势头,今年预计可以完成2万标箱。从国外进口的粮食,经长江“黄金水道”,在黄石新港这里上岸后,改散装转为集装箱,乘火车发往全国各地。

黄石新港多式联运项目起步于2017年。当年,该项目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此后,我市完成13.6亿元投资,建成了港口物流园、铁路港前站场、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等,并率先在长江中游实现了铁路直达港区。

从海上进口的大宗货物,沿长江运往川渝等地,三峡大坝是必经之地。但排队等船闸开启,往往需要半个月左右时间。为解决这一问题,长江宜昌段港口开通了水路转公路或铁路的翻坝运输体系。

黄石新港多式联运开通后,越来越多的货物选择避开三峡船闸,直接从我市上岸,经铁路抵达大西南地区。因此,黄石新港被称为“第二翻坝”通道。

据测算,以多式联运示范线路“上海→黄石→成都”为例,黄石新港铁水联运与全程水路运输相比,运输距离减少170公里,运输时间减少25天;与全程铁路运输对比,运输时间仅增加6天,运输成本费用减少1187元/标箱。

在黄石新港,可以切实体验多式联运的高效便捷。巨大的抓斗上下翻飞,将货船上的散装粮食灌入铁路专用集装箱,全程不到20秒;随后,拖着集装箱的卡车直接开进铁路站场,全程不过800米。

运输成本的降低、作业效率的提高带来了货运量的飙升。不到3年时间,黄石新港多式联运累计运输集装箱2.7万标箱,散改集业务累计22.8万吨,大宗散货车船直取累计1809万吨。

从零起步、快速发展的多式联运业务也对港口运营模式提出新要求。

由于国家铁路、地方铁路、铁路站场、港口分别为独立运营的主体,过去,承运人要跟多个主体一一对接。现在,承运人只需跟平台公司一家对接就能完成整个业务! 过去,完成一次运输可能要签4份合同,现在只签一份合同也能搞定。

这是因为,去年9月,由黄石新港股份有限公司和黄石市属平台公司铁投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黄石新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平台公司具有一站式集成服务功能,可以整合多式联运各相关方资源,包括码头、港口、货主、船公司、场站、车队、检验检疫等。目前已有海通港务等16家物流公司与平台公司签约长期合作。

除了高效的协调服务外,该平台公司还能实现“一个拳头打出去”。据平台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初,经过议价谈判,地方铁路运输价格降低了1/3;相关货物装卸、运输也实现了统一签约、统一调度,避免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今年3月1日起,市政府提高了多式联运专项奖补标准。以往,发放这些奖补资金需要各航运、物流企业自行申请,而这些公司多在外地,办事不便。现在,这项工作也交给平台公司统一负责,补贴发放速度大大加快。

据平台公司负责人介绍,平台公司是轻资产公司,现阶段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重在培育客户、引流货运资源。散改集铁水联运业务是黄石新港的独特优势,平台公司将通过资源整合,放大这一优势,助力黄石新港从节点港到枢纽港转型。

湖北拥有全国最长的长江岸线,待后续建立省级协调机制,统筹发展各港口业务,实现差异化竞争,同时,加强与国铁、地方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协调,打通运输堵点,打造长江中游多式联运枢纽,可以进一步提升长江多式联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