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早上8点半,在黄石北站公交枢纽站,已经出车一趟回来的万红山在例行检查完车况后准备稍作休息继续下一趟班线。
1990年起至今,万红山在公交集团从事驾驶工作已经33年,早上闻鸡起舞,晚上披星戴月,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安全行车超过60万公里。
行车维修的“多面手”
在万红山看来,作为一名公交车司机,不是仅仅会驾驶上路而已,而是要熟悉车辆各个方面。
因此,他勤于钻研车辆维修知识,并把所学知识用于日常工作,服务于车队,主动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
刚到13路时,万红山是一名顶班司机,没有固定的车子。开了两个月的车后,车队队长看到万红山肯钻研,又迫切地希望有一台属于自己的车,便将当时油耗最高的一台车交给他,说:“你要是能想办法把油耗降下来,车子就归你开。”
接手后,万红山开始钻研,从油泵到油嘴,从车辆性能到车辆动力。他利用休息时间到书店查阅相关书籍,把相关数据带到修理厂,与修理师傅进行研讨,最后修理师傅按照他的建议进行了重新调试。一个月后,这台车从“油老虎”变成了一台节油车。过硬的技能,好学的精神也让车队其他驾驶员对他“另眼相看”。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快速发展,万红山也见证了公交车辆从油车到天然气车,再到新能源车的更新换代,这也对业务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于是,书店和修理厂成为万红山休息时间必去的地方。久而久之,他成为13路驾驶员圈中的“车辆医生”,线路其他车辆遇到故障或油耗不正常,他们先不找技工,而找万红山去“帮忙看一下”。
13路司机卢松河告诉记者,万师傅是车队里的热心肠,无论谁有事找人顶班或者车辆有问题,都习惯性地请他帮忙,万师傅只要有空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安全驾驶60余万公里
“安全才能回家”是万红山每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始终将安全行车放在首位,遵守交通法规。发车前、收班后都对车辆进行检查,确保安全运营,安全行车、文明行车、优质服务是他的行为准则。
13路线路沿途经过火车站、高校、闹市区,全长达13.8公里,往返一趟车下来即使不堵车也要一个半小时。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在日常行车过程中,万红山始终保持不急不躁的平和心态。不管是高峰还是平峰,他从不超速,不猛踩油门冲红灯,不违规变车道,不争道抢行。
开公交车,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乘客,有的和善,有的挑剔。不管是心生感动,还是倍感委屈,万红山从来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他还经常下车帮助搀扶行动不便的人上车,习惯性从后视镜中观察到他们坐稳后再起步,确保行车安全。
一些长期乘坐13路车辆的乘客,上车后看到是万红山坐在驾驶室,都很安心,说:“坐万师傅的车就像坐地铁一样安稳”。
“虽然开的路线相同,但面对的乘客和路况不同,回家我都会把一天的安全服务工作情况梳理一下,想想还有哪些不足,促进自己一天比一天进步。”万红山说。
正是思想到行动上都绷紧安全这根弦,万红山从业30多年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安全行驶达60余万公里。
为市民出行默默奉献
公交驾驶员是个特殊行业,常年无休,越到节假日越忙碌。
作为众多公交司机中的一员,万红山和其他驾驶员一样都始终牢记“爱公交、爱岗位、爱乘客”的企业精神,手握方向盘,紧把安全关,为市民出行和城市畅通默默地奉献着。
让他回忆平时所做的一些善行义举时,万红山挠挠头腼腆地表示“不记得了”。
记者从车队获悉,万红山累计收获市民乘客电话、来信表扬110余次,每年参加公司各类志愿服务30余次,志愿服务120余小时。尤其是抗疫期间,万红山还主动请缨奔赴前线,身兼多项工作,为近百人提供服务,获得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
记者在黄石北站公交调度室还看到一幅由市委宣传部授予黄石市城市公交集团13路线车队的“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牌匾。
万红山告诉记者,因为线路经过湖北理工学院,每年寒暑假,为了方便大学生假期往返学校和黄石北站,车队都会组织没有调度任务的车辆集中统一接送学生,已经持续了多年。
对于司机们来说,车窗内外的风景,最能折射这座城市的变化。
多年来,很多乘客向分公司来电来信,表扬万红山在行车过程中服务态度很好。
当记者采访问及获得此次市级劳模称号时,万红山坦然地说:“为了广大乘客安全出行,我无怨无悔。”
随着调度铃声响起,坐上驾驶座的万红山又开启了新一轮的车辆行驶,“上车的师傅不要慌,扶稳了!”万红山对上车的乘客一一提醒,车门关上,车辆稳步启动,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