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就从父辈的手中接过铁锹和洋镐,黄海峰在又苦又累的公路养护行业一干就是24年。每天早出晚归,路面坑洼、护栏损坏、标识不清等,都要及时清理修补。
“刚入行的时候,路况并不好,柏油路面一到夏天就泛油、变软,养护设备最高级的也就是拖拉机,给我们的道路养护工作带来不少困难。”黄海峰直言,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刚开始真的想放弃这份工作。
然而,修补好了路面坑槽,道路恢复了畅通,黄海峰又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义。
“养护工人之于公路,就像医生之于病人。及时处理公路病害,保证安全畅通,就是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黄海峰感叹道,如今刷黑的沥青路更宽更直,养路机、切割机、灌缝机等养护设备越来越精细化,养路工人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好,“这不就是我们的劳动创造出来的幸福吗?”
2014年以来,黄海峰开始接管黄枫线、棋金线、河金线、黄阳线的养护工作,平均每天要巡查管护40多公里路程。
对于养路人员来说,最忙碌的时候,是遇上雨雪冰冻恶劣天气。雨季来临,易出现塌方、山体滑坡等情况,需抗水毁、清塌方;凝冻天气,就要赶赴最危险的急弯陡坡、桥梁、临崖路段,抛撒融雪剂和防滑料。
黄海峰讲述,几年前的一天晚上,黄阳公路父子山隧道突发泥石流险情,造成道路交通中断。“事出紧急,妻子开车陪我一同赶到现场,还拿起工具,帮我一起清理路面泥石流。那个时候我很感动,这份工作一直得到她的大力理解和支持。”黄海峰说,除了得到妻子的认同,群众对养护工作的评价也越来越好。以前养护道路靠传统人工,总是尘土飞扬,老百姓意见大;如今养护机械化,提高了效率,抑制了扬尘,群众的评价自然提升了。
“看着畅通安全的道路,心里也美滋滋的!”黄海峰说,他与路结缘、爱路护路,拍摄的作品《地畅天宽》获得黄石市美丽公路摄影大赛二等奖。
“幸福生活需要大家共同奋斗创造,希望咱们公路养护行业的水平越来越高,更加专业化、规范化,不断提升路况质量,给大家带来更美好的出行体验。”黄海峰满怀期待。
(记者罗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