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黄阳公路大桥,迎来了最佳观景期。
25日上午,记者走进黄阳公路大桥亲水平台,如同置身云端,远眺四周,湖中的游船、前方的远山,在云雾迷蒙间若隐若现。中午,阳光透出云层,雾气渐渐消散,自桥下抬头仰望,大桥犹如一只振翅欲飞的红蝴蝶,停驻在湖面上。自然之美映衬壮观工程,气势恢弘,令人叹服。
桥,是连接两岸、跨越河流的建筑,也是维系人与人、人与城关系的重要纽带。黄阳公路大桥的建成,大大缩减了大冶湖沿岸地区的时空距离,串起了黄石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梦想,开辟了黄石城市发展布局的新天地。
架通“民心桥” 天堑变通途
徐雨露是土生土长的太子姑娘,在她的童年记忆里,黄石是一个陌生遥远的城市。父辈告诉她,要坐汽渡到对岸,穿过一个叫黄思湾的隧道才能到达黄石。
后来,太子镇开通了去往黄石的客运班车,但一趟要花两个小时,还是很不方便。架桥,成了大冶湖两岸百姓的急切心愿。
201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黄阳公路大桥(当时称大冶湖跨湖大桥),连接阳新和黄石两地,大桥建设被正式提上日程。2014年,黄石至阳新一级公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获省发改委和省交通运输厅批复。2015年1月,黄石至阳新一级公路项目开工。作为黄石至阳新一级公路项目重要控制性工程之一的黄阳公路大桥项目,也在3个月后正式开工。2017年6月19日,经过两年多的奋战,黄阳公路大桥建设完成。
从此,山不再绵长,水不再深杳,一桥连两岸,天堑变通途。
这座全长3967米,桥面宽32米,拥有双向6车道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串起了黄石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梦想。
黄阳公路大桥建成后,太子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黄林平喜上眉梢,“我们的豆腐,一天内,近可通过黄阳公路大桥,销往黄石;远可经黄阳公路和蕲嘉高速,销往咸宁和黄冈。这座大桥,大大畅通了我们的销路。”
“如今,我每次回老家,经过黄阳公路大桥俯瞰大冶湖时,总会想到唐代诗人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美诗句。这样的感觉,真好。”徐雨露动情地说道。
铺就“致富桥” 乡村振兴产业旺
金秋时节,沿着黄阳一级公路,无人机俯拍下的太子镇塘埠村,一片葱茏。油菜花基地里,30余名村民正抢抓有利天气,翻整油菜秧苗。
黄阳公路大桥建成前后,塘埠村召开湾组会,发动数十名村民回村创业,先后成立了皓月湾种养殖农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劲红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极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再过半年,我们的千亩油菜花基地将成为黄色海洋,欢迎大家来塘埠村赏花、观光、品白茶、摘水果。”塘埠村党支部书记黄召肄说。
汪仁镇刘铺村的露营基地上,一排排星空帐篷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刘铺村依托大冶湖,成立了黄石市诚利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露营基地,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2023年,刘铺村村集体年总收入近20万元。
“一座桥,让我们发展更有底气。”刘铺村党支部书记曹树忠说,2024年,刘铺村的花海、垂钓池、农事体验等项目将纷纷落地迎客,刘铺村的未来会更好。
美化“幸福桥” 城市名片更响亮
桥梁,见证着匠心与奋斗、发展与幸福。
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黄阳公路大桥水上作业战线长,全桥598根桩基中,500根需要水下施工。工程建设过程中,多次遇到溶洞,大大提高了工程的技术难度和施工成本。
一番研讨后,项目部决定将水下施工变为陆上施工,安装主桥钢管拱采用“低位拼装+局部整体提升”的方法。该方法既可以提高主桥钢管拱的安装效率,又能降低施工难度,保障施工质量。
卓越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的管理措施,也为项目部赢得了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
“长栈桥水上桩基冲击钻施工泥浆循环方法创新”QC成果获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一等奖,“一种护筒泥浆循环装置”、“一种后张法预制台座”和“一种钢筋笼成型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021年,黄阳公路大桥及其连线工程荣获“2020-2021”年度“李春奖” ,该奖项是国内公路建设领域公认的最高荣誉。
如今的黄阳公路大桥,不仅仅是便捷“到彼岸”的通途,更是一道风景,是实用与美景的共融。不仅是交通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也是重要的城市名片。
市公路养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大桥核心区域设置有4个亲水平台,均配有座椅,可供市民游客赏景观湖。有关黄阳公路大桥、大冶湖、黄石山水的20幅本地风景照被制作成了展箱,镶嵌在平台护栏上,尽显浓郁的人文气息。
该中心养护科负责人戴晓雯表示,“中心会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养护,我们也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她,让黄阳公路大桥这张城市名片更加明亮。”
(黄石日报 石教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