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下旬,记者从黄石市驱车向西驶上106国道,车行不久便来到一段施工道路,养路工李国良正带着施工班组修复受损的护栏。时值正午,身穿橙色厚底工作服的李国良额头布满汗珠,手上扭螺丝的扳手却丝毫未停。
李国良是黄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一名普通的养路工。39年来,他以站为家,精心呵护每一公里道路。他还多次参与道路抢险,战汛情、抗暴雪,保证公路桥梁的安全畅通,被黄石市交通系统、公路系统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获得湖北省先进工作者、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黄石楷模”等荣誉。
护路“三件宝”
17岁那年,李国良从父亲手里接过铁锹,开始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养路工生涯。
养路工有多苦?三伏时节,李国良要在地表接近60℃的高温中工作,全身衣服没有一寸是干的,一天要喝掉七八斤水。数九寒冬,手脚被冻得没了知觉,还要顶着凛冽的寒风工作,遇到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更是难上加难。每逢春节假日,当人们在休闲度假、阖家团圆时,李国良更加忙碌,必须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人车随时待命。
“当时每个人负责两公里左右的道路。”李国良回忆,虽然听起来不长,但道路上要干的活可不少——路肩的杂草长得很快,十天半个月就要动手除一次;道路边沟是简单挖成的土沟,雨水冲刷经常有淤泥;还有一下大雨就积水的涵洞……“
最累的还得是补坑槽,熬油(沥青)得熬上一整晚。”李国良清楚地记得,熬沥青得从前一天晚上凌晨开始,一桶沥青熬8个到10个小时,其间还得不停搅拌。早上将熬好的沥青运到需要修补的路段,大家拿着铁锹,一铲一铲将滚烫的沥青填到坑槽中。
“铁铲要提前烧得通红,这样才能不粘油。”李国良说,虽然铁铲是木柄,但传导的高温依然将双手烫得起泡。
就是这样一份又苦又累的工作,李国良一干就是39年。39年里,他凭着扫帚、铁锹和镐头“三件宝”,不断地在道路上为边沟除杂、为路肩除草,清理涵洞、修补坑槽,时刻保持公路整洁,保证道路行车安全。他的足迹遍布106国道、中大线、黄新线、鄂黄线、铁贺线等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长达48.6公里。
国道上的拼命三郎
2014年,李国良调任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下陆管理站站长。肩上的责任大了,李国良也更忙了。下陆管理站负责管养40余公里国省干道,站内5名人员平均每人管养8公里,任务十分繁重。
在同事们眼中,李国良是个“拼命三郎”。哪里有紧急状况,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李国良带头冲锋的身影。
2016年7月汛期,连续大雨,106国道铁山光彩山段临崖面出现大面积滑坡险情,水流夹着石头、泥沙滚滚而来,危及通行安全。李国良带领下陆公路管理站7名员工在滑坡路段连续值守30多天,设置警示标牌,布置水马锥筒,清理边沟,导行车辆,直到险情排除,确保了这一险情路段未发生任何事故。
2017年6月底,暴雨突降,汹涌的山洪冲击路肩,106国道迎宾门段排水沟损毁,一时路面过水且愈发严重。因积水坑空间狭小,不能使用铁锹等工具。李国良不顾自身安危,第一个跳进坑中,用手摸索着清理出一堆又一堆的杂物,让积水顺利排出路面,抢险工作得以继续。
2022年年初,黄石市区普降暴雪,106国道铁山段弯急坡长,道路路面积雪达10厘米以上。李国良和同事们连续24小时在风雪严寒中除冰除雪,并连续一周在路段进行12小时一岗轮班值守,圆满完成了道路保畅通的任务。当年8月,黄石持续高温,他一路有“李”护平安◎本刊全媒体记者葛雷通讯员樊华夏担心父子山隧道的消防用水,就顶着烈日爬上50米高的隧道顶坡,检查消防水箱储水情况……
上路抢着干,险情争着干。39年来,李国良多次参与道路抢险,战汛情、抗暴雪,始终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护路是一辈子的事
2022年初,连续几天奋战在冬季道路抢险一线,李国良身体严重不适,被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出他患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做了心脏搭桥手术。
李国良康复出院后,组织上考虑到他的健康,调任他到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养护中心,负责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虽然坐在办公室舒适很多,但还得是在路上心里才踏实。”每逢遇到修补坑槽、修理护栏等养护工作,李国良总是亲自带着班组上路。在他心中,路是他的业,站是他的家,道路养护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换了新的岗位,50多岁的李国良并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养护中心的压路机、打桩机、铣刨机、护栏清洗机……他看着心里就痒痒:“以前我们养路,靠的是扫帚、铁锹和镐头。现在条件好了,养路都机械化了。”
他刻苦钻研,虚心向应急中心的“老师傅”们请教,仅花一年时间就熟练掌握了所有养路机具的操作和保养。“得保证机械随时能上,随时能用,我随时能上前线!”
在长期的养护实践中,李国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发现利用专业机械,修补坑槽时铲除的废料可以回收利用。在他的推动下,市公路局养路中心购回全市第一台路面沥青料热再生机,不仅节约了路面用料,还提高了养护效率。
用沥青修补坑槽后,沥青冷却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此时刚好下雨或有洒水车路过,水就会沿着沥青与坑槽的缝隙渗进去,从而影响沥青的固化效果。李国良仔细研究,大胆实践,探索出用灌缝胶填补坑槽缝隙防水的方式,解决了困扰道路养路多年的难题。
李国良在组织的帮助下创建了“李国良工作室”,他总结出“严”抓管理、“实”转作风、“专”提技能、“学”搞创新、“传”带队伍、“和”聚人心的“六字工作法”,带出了一支本领过硬、技术优良、作风务实、能打胜仗的公路养护尖兵队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继续发挥公路人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的精神,与同事们一起,守护黄石公路一方平安。”李国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