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6年从父辈手中接过铁锹,李国良凭着扫帚、铁锹和镐头“三件宝”,就在这三百六十行中选定了养路这一又苦又累的行业,一干就是37个春秋。37年来,李国良始终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公路养护工的敬业奉献之歌。
17岁接过父亲的铁锹
“这里,路面已经破损,要把破损的地方打掉,再去补坑槽。”近日,在铁贺线铁山段,黄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城区养护中心外业负责人李国良,带着下陆公路管理站养护人员在路面巡查时,看到出现的问题当即开始了围栏作业。
“这条线上集装箱式货车比较多,不少是后八轮,跑得多就会对我们路面有影响。”李国良告诉记者,公路养护工既是公路的“美容师”,需要随时清理路面边沟杂物,保持公路整洁,保证行车安全;又是公路“医生”,每天巡视检查及时发现路面病害隐患,及时修补坑槽、平整路肩、保持边坡稳定、边沟通畅,维护公路最好状态,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还要当公路安全的“守护者”,设施维修、设备维护、应急保畅、清障救援等等。
17岁那年,李国良接过父亲手里的铁锹,凭着扫帚、铁锹和镐头“三件宝”,开始了公路养护“路二代”生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作业环境危险系数高是公路养护工最真实的写照。在他看来,自己的工作就像是道路的基石,朴实无华却又不可或缺,守护着一段公路的安全通畅。
夏天,在地表超过60℃的高温中修补坑槽、维护桥梁,一天喝掉七八升水;寒冬,搓着被冻得没有知觉的手,护理行道树、整修路肩……37年来,李国良把最美好的年华和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公路事业。
身先士卒奋斗在一线
李国良在同事眼中是个“拼命三郎”,该休息的时间仍在工作,对他来说是一种常态。
2016年7月汛期,连续大雨,106国道铁山光彩山段临崖面出现大面积滑坡险情。李国良带领下陆公路管理站7名员工在滑坡段连续值守30多天,设置警示标牌,布置水马锥筒,清理边沟,导行车辆,直到险情排除,确保了这一险情路段未发生事故。
2017年6月底的一个周末,暴雨突降,连续而持久,汹涌的山洪冲击路肩,106国道迎宾门段排水沟损毁,一时路面过水越来越严重。李国良第一个跳进坑中,疏通了边沟。
2018年年初,暴雪,106国道铁山段大面积积雪,李国良带领员工彻夜作业,完成了道路融雪和断枝清除等道路清障工作,保证了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
2022年年初,黄石市区普降暴雪,106国道铁山段弯急坡长道路路面积雪达10厘米以上,李国良和同事们连续24小时在风雪严寒中保畅通,完成了道路清雪和除冰任务。由于连续奋战几天,李国良过度劳累,送到医院检查出患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领导安排他到新的岗位上负责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2022年8月,黄石持续高温,实施了心脏搭桥术的李国良担心父子山隧道的消防用水,他顶着烈日每天来回爬上50米高隧道顶坡,检查消防水箱储水情况。
李国良认为,这些事就是工作职责。他说:“路是我的‘业’,站是我的家。”
带出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
在长期的养护实践中,李国良经验丰富。
他发现,利用专业机械,修补坑槽时铲除的那些废料可以回收利用。2018年,他申请购回全市第一台路面沥青料热再生机,不仅节约了路面用料,还提高了养护效率,更难得的是,他提出的该机具设计修改建议被生产厂家采纳,进一步发挥出该机具的使用功效。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国良心有“大目标”,他想打造一只过硬的队伍,创建“六型班组”和“五星级文明站”。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总结出了“严”抓管理、“实”转作风、“专”提技能、“学”搞创新、“传”带队伍、“和”聚人心的“六字工作法”;传承自己所在的黄石市公路养护中心先后涌现出的国家级、省级、市级3位劳模留下的“铺路石”精神,创建了“李国良”工作室,帮助和凝聚员工。
2020年,黄石公路以“李国良工作室”为主要创建内容的“铺路石”品牌,被评为湖北省公路系统首批党建“十大品牌”之一。李国良也先后荣获“黄石市五一劳动奖章”“黄石楷模(好人)”等荣誉称号,2023年2月入围湖北省首届“最美交通人”候选人。
“此次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我倍感鼓舞,同时也倍感压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继续发挥公路人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奉献的精神,带领我的团队,守护黄石公路一方平安。”李国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