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动态 > 交通快报

联接全国 面向世界 黄石激活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2-01-14 10:50   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分享:
 

刚刚结束的2022年全市两会提出,突出四港联动、开放带动,全力在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上攻坚突破。

目标锚定之际,佳音即至:“黄鄂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正式纳入国家级规划;黄石新港铁水公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创建并获得国家正式命名。

风帆正举必当奋楫前行。

多式联运 带动公铁水空全面发展

自动化桥吊林立,舒展长臂准确抓取集装箱;堆场无人,装卸依然行云流水……年终岁末,黄石新港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2021年,黄石新港全年铁水联运集装箱完成12184标箱,较之2018年的2544 标箱,四年间翻了近5倍。如今,黄石新港铁水公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创建并获得国家正式命名。成为国家第二批命名城市中,湖北省唯一一个示范工程。

黄石新港铁水多式联运工程

“这必将进一步促进黄石建设长江中游多式联运国际枢纽港、全国性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门户,推动口岸高地建设。”黄石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为契机,继续做好引领示范,开展创新实践,助力我市现代港口城市建设。

2016年,黄石积极响应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号召,推动多式联运发展,黄石新港多式联运项目2017年被列为国家第二批示范工程。

2017年8月,开通至韩国釜山港的近洋外轮直航航线、至上海外高桥长江内支线航线、至上海洋山港的江海直达航线;

2018年率先实现铁路进港并开通到川渝、河南、新疆等地的铁路班列,通江达海效率逐步提高,逐步由节点向枢纽转型;

2020年9月,成立多式联运一体化运营平台公司,有效整合港口和地方铁路资源,对外提供“货运一单制、信息一网通、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体化运营服务;同年12月,开通黄石新港—西塞山电厂“港到门”铁路短途班列,实现了铁水无缝衔接;

2021年10月,携手舟山港开通黄石—舟山江海联运暨水铁联运全国首制服务长江中游江海直达航线,开启了江海联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海洲大道新港大桥

示范项目实施以来,湖北省、黄石市政府把多式联运发展放到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高度,遵循规划先导、理念先行,按照“港产城协同发展”“铁水无缝衔接”的思路,从完善顶层规划、畅通集疏运通道、健全体制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加强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大对多式联运支持力度,黄石市政府共投入360.98亿元用于黄石新港配套集疏运体系建设,为黄石新港多式联运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武九客专、大冶湖公路特大桥和武九复线铁路三座大桥,呈“川”字形从大冶湖上空飞跨而过。

铁路建设方面,已建成山南铁路新港货运支线和铁路站场,黄石新港通过山南铁路新港货运支线连接至黄石山南铁路,在国铁罗家桥站经由武九铁路连接至全国铁路网,实现了真正意义的铁路进港铁水无缝衔接。

彩带舞山乡——316国道刘仁八段

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已建成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实现黄石新港与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快速连接。黄石新港可5分钟与G50沪渝高速公路连接、30分钟与G45大广和G56杭瑞等国家高速对接。

大广高速穿过殷祖镇

疏港公路方面,已建成海洲大道、新港大道北延工程以及S203鄂枫沿江省道、S315河金省道、S349 大棋省道等多条一级公路,有效提高了货物集港、疏港效率。

黄石新港多式联运

历时近4年时间建设,黄石在全省率先实现“铁水联运”无缝对接、全面创新港口运营方式,稳步推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在长江中游建成第一个铁路进港的水铁联运枢纽港,开辟了海进江“三峡翻坝第二通道”“港到厂”水铁无缝联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前港后园、港产城融合”模式,成为黄石市建设“现代港口城市”的重要引擎,助力黄石港从“内陆”走向“大洋”和“丝路前沿”、从“终点港”走向“枢纽港”。

下一步,为更好发挥黄石新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引领作用,提升黄石辐射地位、增强对外开放带动作用,我市将继续做强黄石新港,早日建成亿吨大港,深度融合国铁运输干线,并入“中欧”班列,全面对接鄂州花湖国际空港,开拓长江黄金水道及支流航道水运市场,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和物流转移,全面融入国家中部陆海多式联运大通道,并成为重要节点,服务黄石建成国家大宗商品集散基地的目标。

四港联动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水铁公空浩浩荡荡,客运物流齐头并进。

近年来,黄石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力建设现代港口城市,按下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快进键”,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道运行规模、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让这条黄石联通全球的桥梁“畅”起来、“活”起来。

“按照‘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交通先行示范区’的总体目标,黄石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统筹融合全域临港临空临光谷的发展优势,主动对接武汉及城市圈周边城市,在‘铁水公空’对接通道上做到主动‘打通断头路、谋划新通道’。”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如是说。

如今,“黄石—鄂州—黄冈”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正式纳入国家级规划,黄石正联合鄂州、黄冈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大纲内容对接,加快打造“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届时,黄鄂黄将成为湖北省除武汉、宜昌、襄阳之后第四大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深度融入武汉光谷科创达走廊交通一体化发展建设。推动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市域(郊)铁路与武汉光谷城市道路、轨道交通的高效对接、融合建设;对接“光芯屏端网”产业链的物流大通道;加快建设武阳高速,谋划进一步打通黄石新港至武汉光谷的高(快)速通道,争取规划对接武汉光谷的市域铁路。

——全面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航空客货运输体系。建设以直达鄂州花湖机场的机场高速为主,以省道203(沿江大道)、黄石南北大通道—燕花大道、大广高速新增东方山互通、青湖至鄂州汀祖一级公路、G106黄石铁山至大冶段改建工程、机场经大冶至鄂州沼山一级公路为补充的“1+6” 对接空港快速干线;谋划有轨电车对接武汉至鄂州花湖机场市域铁路,加快与鄂州的城市公共交通对接,构建高效便捷的航空客货运输体系。

——进一步完善长江两岸一体化及与咸宁的交通联动发展。推动黄石长江公路大桥改造(大修)和上窑过江通道建设,规划新增牯牛洲、黄颡口等过江通道;积极谋划争取高速铁路、城际(市域)铁路的通道项目过江串联黄石、黄冈、咸宁对接国家高速铁路干线大通道;谋划打通经咸宁对接京广铁路的重载货运铁路通道。

——打造水铁公空“四港”联动发展的国际多式联运枢纽港。深度融入湖北省港口资源整合,加快打造长江中游多式联运枢纽示范港和贸易港,服务临港产业和滨江示范区发展,统筹推进棋盘洲港区三期、四期工程建设,到2025年建成新港30个万吨级泊位,建成长江中游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国际中转枢纽港;谋划城区港区打造长江中游地区的游轮母港;规范提升阳新港区,规划大宗散货、建材、集装箱和LNG等接卸转运功能,加快绿色高效发展。

重点推进黄石传化公路港二期、棋盘洲综合物流园、黄石多式联运物流园、湖北海虹物流园、临空货运“虚拟空港”等公铁水空联运园区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成150万吨能力重点物流园区20个,形成“两核四集群全覆盖”铁公水空联运物流枢纽布局,建成“1、2、3”快货物流圈。加快阳新等重点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到2025年规划形成“一主、两辅、多节点、全覆盖”的客运场站布局。加快综合客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疏港铁路、公路专用线等集疏运体系建设,统筹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现代物流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展黄石新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逐渐成为长江三峡翻坝运输第二通道的优势条件,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宁波-舟山港)、川渝地区的合作,加快发展江海直达、公铁水班列、散改集联运、水水中转等联运业务,全面对接汉新欧铁路运输大通道,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大循环。

——全方位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对外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深入做好多层次、多模式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货运铁路等综合运输大通道的规划研究,补齐350公里/小时高铁、东西向过江重载货运铁路等动脉通道的规划建设;积极谋划“增密”高速公路通道、国省干线规划“提质”扩容升级,启动富水航道综合整治和大冶湖旅游航道资源开发;统筹推进黄石通用机场与鄂州花湖机场协同规划建设。全方位打通黄石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以及全国重点区域的交通通道对接,构建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大交通格局,支撑黄石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提升。

新港匝道

如今,一个个重点项目强势推进、落地见效,一项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互联互通,激活了黄石市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通道建设的新动能。一座面向世界、联南接北、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城市正迎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