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通动态 > 交通快报

十年跨越 构建内联外畅“大交通”

发布时间:2022-09-13 14:26   来源:市交通运输局

分享:
 

公路穿山越壑,纵横东楚;高铁呼啸飞驰,南北通达;巨轮扬帆破浪,驶向深蓝……党的十八大以来,黄石交通奋楫前行,始终把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主攻方向。十年来,在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征途中,大步向前,迎来交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

黄石交通格局十年巨变

2012年,大广高速黄石段建成通车,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刚刚完成项目工可报告编制及评审,黄石高速公路里程150公里;到2021年,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武穴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环绕黄石全域的220公里高速公路环线“画圆”,黄石高速公路里程241公里,比十年前增长60%

2012年,黄石全年完成交通投资52.7亿元;2021年,这个数据是130.5亿元,翻了2.5倍。十年前,黄石航空仍是空白,水运发展滞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十年后的今天,黄石抢搭鄂州花湖机场顺风车,亿吨大港建设如火如荼,全域临空临港发展。

2014年,武石城际建成通车,开启武汉、鄂州、黄石一体化融合之路;20179月,武九客运专线通车运营,250万黄石人民翘首以盼的高铁时代终于来了,在和谐号动车时速250公里的穿行中,黄石人的美好梦想终成现实。

十年来,黄石通过高铁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武石城铁、武九客专、昌九城铁共同组成了中部地区的首条跨越省际的城际铁路线。

202112月,武汉—黄石—九江高铁新通道作为福银通道(国家干线通道)组成部分,已纳入《湖北省“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于“十四五”期间启动前期工作。武九新通道有望成为我市境内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新线。

十年来,黄石交通以高速路网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路网为支撑,以农村公路网为延伸——三网相联,网网相通。黄石境内高速公路进出口增加至18个,实现全市所有乡镇(街办)半小时可以进入高速公路。形成“二横二纵一联二环四桥”布局合理、内畅外联的高速公路骨架网。

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211019日,装载着1.2万吨玉米的“江海直达17”号船顺利抵达黄石新港,在完成“水铁转换”后,再由铁路运往目的地四川达州。这是全国首制服务长江中游特定航线江海直达散货船的“首航之旅”,也是自黄石新港开港以来靠泊黄石最大吨位的江海直达船。

黄石新港自2015年开港试运行至今,一年一个大跨越,如今,黄石新港已初步构建“通江达海”的物流大通道、多式联运的“无缝衔接”,出口外贸货物到达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黄石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60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30万标箱。实现了从“内河”走向“大洋”,由“终点港”向“枢纽港”的转型蝶变。

走进黄石传化诚通公路港,数十辆货车正排着队等待装货发车,各仓库门口,工人正忙碌有序地搬运着货物。“目前公路港物流业务日均吞吐量达2万吨,港内车辆600800辆次。”黄石传化诚通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凯说,公路港的建设和投入运营速度,在传化集团全国同类项目中排名第一。

回望这十年,黄石围绕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建成了由公路、铁路、水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黄石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如今,在“双港驱动、四港联动”的发展理念之下,黄石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被注入了更多生动内涵。

智慧交通便捷出行惠民生

啊,您这么快到了?我这就下楼。”挂断电话,团城山宏维星都的张闵走下楼,坐进提前订好的网约车。“互联网+交通”正在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的出行需求。出远门再也不用到车站排队买票,在家里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出门坐公交,手机APP可以实时告知公交的“行踪”和路况信息;想要打车,手机上网就可以约车……

91日,一列崭新的现代有轨电车放置在了磁湖路湖北理工学院路段,黄石现代有轨电车一标段正式进行试车。有轨电车一期有望今年“十一”期间进行相关调试,年底通车。

十年来,黄石以公共交通为切入点,积极发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以轨道交通为骨架,智能公交系统为基础,城乡公交和城区微公交循环系统为补充的多层次、高效、快捷、舒适、绿色的全域一体化的智能公共交通体系,推进了我市智慧交通建设。

交通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是惠民生。

十年来,交通发展促进区域进一步一体化,山南、阳新、大冶等地区通过隧道、公路大桥和快速路的连接,已然与主城区浑然一体。如今的黄石,乡村游、温泉游、生态游、避暑游兴起,四通八达的县乡道、村道功不可没。

盘点过往,放眼未来,一条条交通要道恰如“动脉血管”,为黄石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