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黄石市紧扣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全力推进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提升,在基础设施网络、物流服务效能、运输服务品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综合交通网络骨架持续夯实,枢纽支撑更加有力。全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1.07万公里,较“十三五”末增长18.9%。高速公路网实现质的飞跃,总里程达332公里,形成“三横三纵二联二环四桥”新格局,实现所有乡镇“半小时上高速”。全市普通国省道路面性能指数PQI达到90.8,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93.5%,形成“七纵七横四环”布局,黄石至阳新车程缩短至半小时,武鄂黄黄“三横三纵”快速道路系统加速构建。农村公路网遍布乡野,成功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1个,省级示范县2个,省级示范乡镇9个,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是港口与多式联运能级跨越式提升,枢纽功能显著增强。黄石港已跃升为长江内河亿吨大港,拥有生产性泊位5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港口吞吐量从“十三五”末的5062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03亿吨,实现翻番,吞吐能力达1.1亿吨,今年下半年计划竣工验收7个泊位,预计吞吐能力将达1.5亿吨。多式联运发展成效尤为突出,黄石新港成功创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并创新开辟了“三峡翻坝第二通道”等示范线路。加入“长江班列”体系,开创“江海直达+长江班列”新模式,大幅提升效率、降低运费。同时,成功开通至阳逻港、洋山港、釜山港等多条国内外航线,枢纽辐射能力持续扩大。
三是现代物流与运输服务体系优化升级,枢纽效能加速释放。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成效明显,“公转铁”“公转水”深入推进,重点物流园20家,A级以上物流企业62家,物流业发展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成功培育国家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和5A级物流企业,黄石成功跻身“双5A”城市。航空物流实现突破,与鄂州花湖机场合作打造的“城市货站”常态化运营,成为其最大集货地,月发送航空货物超千吨。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日益健全,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快件箱在农村地区的规模化应用,2024年全市邮政业务总量增速位居全省第三。运输服务品质持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新能源车船占比大幅提高,绿色智慧出行水平明显提升,创建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